漫畫,一向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次文化,但基於它接近大眾民生的特點,而往往成為宣揚國家歷史及民族面貌,甚至是傳播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閱讀一國的漫畫,你就等如閱讀該國家的社會、民族及文化面貌,read her like an open book。 漫畫,可以好「小兒科」,亦可以好大件事!
日漫領先世界 足踏遍歐亞
今日的主流漫畫界,主要由美國及日本壟斷,然而前者題材老化,已漸走下坡,唯獨後者推陳出新,獨領風騷。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周佳榮教授分析:「日本人愛幻想,漫畫內容新奇,題材豐富,覆蓋層面無孔不入。」現時,日本每月推出的漫畫雜誌就有350種,而漫畫單行本更達500種。
東瀛動漫大隊直闖全球,整個亞洲,甚至歐美都深受日本動漫的影響,日本次文化殖民地遍布世界,如導演華高斯基兄弟正是日本動漫迷,他們的作品《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更明顯深受日本動漫大師狎井守的影響。至於香港就更不在話下,70年代及後出生的人,幾乎都是看日本動漫長大的,這大概可以解釋,為甚麼香港的年輕一族這麼崇尚日本的潮流文化。
反映意識形態 細察心理精神
漫畫與當地的社會狀況及意識形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周佳榮教授直指:「以文字宣傳,讀者須具備基礎的閱讀能力,而漫畫則可針對普羅大眾,傳遞信息。加上由於從前的刊物圖片欠奉,故此圖像在報刊中就特別引人注目,這對傳揚意識形態及增加社會的向心力是很有效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時,報紙為了激勵大眾重拾信心,就連載了四格漫畫《從容不迫的父親.有趣繪畫日記》,以慰藉人民心靈。而田河水泡於1931年推出的《野狗二等兵》,就有意無意地反映出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周佳榮又舉例:「美、日兩國都很重視漫畫的意識形態宣傳作用,如美國利用一系列的超人漫畫,塑造她維護世界和平的英雄形象。」
除了宣揚意識形態外,漫畫同時亦揭示出地區國民的心理,周佳榮再指:「漫畫雖是消閒讀物,但亦因此而比其他類型的創作,更準確地反映消費者內心的傾向。」日本人重視意志力發揮及團隊精神,所以漫畫的主角,就多憑藉毅力及朋友合作而取得成功,這與美式英雄所標榜的科技和個人力量,有明顯的分野。
揭示文化視野 披露世界觸覺
到底,日本這個漫畫王國,有甚麼民族特點是在漫畫中反映出來的呢?周佳榮引用《菊與刀》說明:「日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之一,是「文化重層性」,她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二重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日本人一方面會以外國人為漫畫的主角,如近期熱爆的《鋼之鍊金術師》、《One Piece》和《Steel Ball Run》等。但另一方面,日本人卻是排外的。早前,他們就藉漫畫《嫌韓流》來貶低南韓,赤裸裸地暴露出日本人對韓劇入侵的不安。
此外,日本人對世界的觀照和國際關係的觸覺,亦充分在漫畫中體現出來。弘兼憲史在《董事島耕作》中,就藉主角到中國拓展事業的故事,而揭示出日本人擔心中國經濟超越自己的憂慮。而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飄流艦隊》和《太陽啟示錄》,則反映出他們對中美關係的感受,並剖析了日本在國際上既自大又不安的複雜心理。至於近期至hit的《死亡筆記》,故事描述希望建立新世界的日本人夜神月與美國代表N,為了能夠操縱生死的死亡筆記而展開角力,你在當中又閱讀到些甚麼呢?
本港漫畫要抓緊本土特點
據了解,香港漫畫市場每年消費額達七億元,而人均年消費則約$100,可見本港漫畫的發展正有一定的潛力。然而,本地漫畫迷的閱讀對象,卻以日本漫畫為主,目前本地漫畫的銷量,就較97前下跌近三至四成。周佳榮標示出香港漫畫發展的矛盾:「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世界各地的漫畫都有,讀者的選擇很多。另一方面,本地市場小,讀者人口不足以支撐較冷門的題材。」
本地漫畫遭讀者嫌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題材過分狹窄。當然,本地漫畫作者並非沒有透過作品傳遞信息,不過卻總離不開所謂「鋤強扶弱」的俠義精神,而且有關的描寫亦很表面。而漫畫作品「食老本」的本質,則是另一個讓本地漫畫被摒棄的原因,如家傳戶曉的步驚雲與聶風,大部分讀者都已經看膩了。本地缺乏對人生及世界深刻描寫的漫畫,就切切實實地反映出香港是個講求速食及實際的功利城市。
其實,香港的漫畫亦並非一無是處,例如一些針貶時事的政治漫畫和哲學性的哲理漫畫等,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麥兜和麥嘜」這個讓漫畫界鼓舞的例子,就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示。或者,一些針對本土獨有社會文化背景及民生的生活小品,會是一個不錯的發展路向。香港的漫畫,就有賴大眾市民與漫畫創作者的共同努力!
後記 Hard sell早已不合時宜,各國已轉移路線,積極向世界「軟銷」自己的文化價值,如日本透過動漫、美國利用影音、韓國借助影視等途徑。反觀香港,我們的歌、影、視、漫市場卻正在萎縮,如何振興我們本土的流行文化及人文價值觀,就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撰文:鄧龍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