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部記憶區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無家者看似一無所有,但他們有一個地方睡覺,有些人有床、有梳化:有些人有單車代步,但有些人要用輪椅行動;有些人的鄰居守望相助,也有好心人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可是,這一切都是脆弱的!一次食環處的清場,他們的家當便收到垃圾場、鄰居各奔東西;一天沒有好心人,就連吃也成問題。
原來做一個在社會安全網中的香港人,也不容易!他要有錢,去租一個收到信的地方,而這地方也許比睡在街上還惡劣。除了錢,還要時間,漫長的等待。可是,無家者沒有錢,更沒有時間。因為時間都花在面對上面脆弱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的香港,他們就是與我們同一身份的香港人。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光倒流

今晚看了鏗鏘集,辛亥百年,連百多年前戊戌變法講的三權分立,都未能實施,很多人連三權分立是甚麼都不知道(這是歷史老師的錯!),現在像時光倒流一百年。敎會的情況也是一樣,像回到卜維廉時代。我們有卜維廉破舊立新的魄力嗎?救世軍的興起,令不少教會改革。我們需要新的教會嗎?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一首歌的演奏,可以有不同的詞,不同的風格。有些是一般的演奏,有些像 blues / jazz 的演奏,還有改編作流行歌的。但新的編曲,新的歌詞,也是一個創作。像 Amazing Grace,也有人對 blues style 反感。 我想每個人對自己喜好的作品,都有些保護的心態。至於原意的問題,如果改編一定要與原意一致,我們就沒有創作的空間了。創作,大部份是對一些已存在之物的新觀點,展示出來的成果。現在流行的改圖、改片,也是同一情況。當所謂版權人出去說要禁止,那是對創作空間的災難。所以我不同意原意觀念。

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當基督徒與群眾同行,常聽到一些像叫人食屎的說話。當叫人食屎係出自人的忿怒,而忿怒的不是為自已,而是為公義時,我們應如何與群眾同行呢?想想你是個學生,在校園被人打之後,在走廊叫救命。老師看到只怪你在走廊不安靜,而罰你留堂。你有何感想?一般市民叫高官食屎,高官也不會真的去食。但權貴一句說話,人民就有排受了。看了一件事的表面,我們會有即時的道德判斷,但不去想多一層的話,只是偽善。聖經中,約伯、大衛的詩篇等的言語,比食屎惡毒千百倍,神沒有燒他們的嘴,因為這是人向神呼求的一種,神明白他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