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轉載自:http://www.smrc8a.org/smff/series02.htm﹚
人的,請還給人;耶穌的,請還給耶穌......
魯迅對基督教曾經說過一句話:人最大的罪,不是釘死了一個神,而是因為他們釘死了一個人。真是沒有再準的了。
在耶穌的年代,羅馬帝國如日中天,一如今日之美帝。當時,耶穌所屬的族群──猶太人,是一個到處受排斥、奴役和殖民的民族。在這個具體脈絡下,耶穌作為一位導師的出現,作為一個木匠兒子的出現,作為一個「人子」,作為一個個人,在這具體的環境脈絡下,到底作何理解?值得討論和思考。
近年《達文西密碼》、《猶大聖經》等的討論,引起非常多爭議。然而,即使在現存最主流版本的新約聖經裡面,我們都見到:
耶穌說,不要相信那些祭師和法利賽人;他叫有錢人把財產都分出去,富人不肯,他便說,財主要上天堂難過駱駝穿針孔;他搗毀借教堂來做生意的人的生產工具;他在一個羅馬人(殖民者)統治一切的地方,於公眾場所聚眾阻街宣稱世上有另一個王國、另一套法律;他指斥權貴斂財;人家問他是否應交稅,他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他說,與身邊最弱小的人一起,便是與神在一起;他說,你用什麼呎量人,別人便用什麼呎量你;他聲稱自己將不會帶來和平,而會帶來戰爭?
來聽他說話的,大都是窮人;他的門徒,許多都是社會上的基層。可想而知,這個演說家在當時的意義;也可想而知,為何羅馬人要除之而後快。
聖經裡有許多場景,我們見到耶穌在做的是如何撇開現世的價值、習俗、慣例、傳統、社會等級來思考並實踐:一個人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如何面對這世界的不義,如何與其他人有一個善的相處,如何嘗試改變這世界的不善。
在我們的世界裡,也的確有許多個人在做著這些那些,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方法,他們也都在努力地嘗試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改變,去堅持一些信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架,尤其是在一個以各種手段禁制自由的地方,這十架更為沉重,但它卻代表著自由。自由,是靠我們一步一步地爭取回來的,不是靠別人施捨得來的。自由,並不輕快,而是一副沉重的十字架。
這組影片裡面的主角們,都不是基督徒(耶穌當然也不是一個基督「徒」),也都各自自發地扛起了這副沉重的十架,為自己和其他人而戰。
把這些強調個人能動性的影片,與重新思考聖經的影片放在一起,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就是把耶穌的還給耶穌。耶穌是人子,他的故事,是一個人的故事;生而成人的意義,就是告訴所有人,人亦可為之,而不是只會仰頭望神打救。或者就是因為太多人只會迎望神明打救,因此沒有人救耶穌,所以他必須被釘死。可惜一個羔羊的犧牲,並不能讓大家停止為安逸而進食以革命者的頭臚所換來的血饅頭,並以為可醫病,或者是場盛宴。
第二重意義,就是把能動性/信念/尊嚴等這些具有神聖意味(超越物質生存意義)的能量還給人──每個個人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當然,我們不是個人主義者,單靠個人不能改變堅如磐石的社會結構,我們需要集體的力量;但,如果集體只是由失去能動力和信念的個人所組成,這個集體也就只會變成一大堆被動員的人,即使世界變天,人也仍然只能接受新領導代替他們說話和為他們設定遊戲規則。
不過,不論大家怎樣去爭論釋經的問題,有一點,我可以確信無人會反對:這個不斷公開挑戰權威的耶穌,並沒有教我們在一個苦難的世界中,做一個安逸之人。
大家可以認為這是宗教討論,但我認為,任何的宗教討論,如果想有意義,就離不開社會討論;任何的社會討論,如果失去宗教所關注的「信念」,就會流於空談,也會失去推動這個世界的力量。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
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裏。向山和巖石稅;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示錄第六章12-17節
「這個世界,要有公平,才有和平。」──mona, 一個反世貿的小朋友。我們今年一月在反世貿被捕者絕食抗議的集會上遇見她。
--Himitsu 14:14 2006年十月9日 (HKT)
人的,請還給人;耶穌的,請還給耶穌......
魯迅對基督教曾經說過一句話:人最大的罪,不是釘死了一個神,而是因為他們釘死了一個人。真是沒有再準的了。
在耶穌的年代,羅馬帝國如日中天,一如今日之美帝。當時,耶穌所屬的族群──猶太人,是一個到處受排斥、奴役和殖民的民族。在這個具體脈絡下,耶穌作為一位導師的出現,作為一個木匠兒子的出現,作為一個「人子」,作為一個個人,在這具體的環境脈絡下,到底作何理解?值得討論和思考。
近年《達文西密碼》、《猶大聖經》等的討論,引起非常多爭議。然而,即使在現存最主流版本的新約聖經裡面,我們都見到:
耶穌說,不要相信那些祭師和法利賽人;他叫有錢人把財產都分出去,富人不肯,他便說,財主要上天堂難過駱駝穿針孔;他搗毀借教堂來做生意的人的生產工具;他在一個羅馬人(殖民者)統治一切的地方,於公眾場所聚眾阻街宣稱世上有另一個王國、另一套法律;他指斥權貴斂財;人家問他是否應交稅,他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他說,與身邊最弱小的人一起,便是與神在一起;他說,你用什麼呎量人,別人便用什麼呎量你;他聲稱自己將不會帶來和平,而會帶來戰爭?
來聽他說話的,大都是窮人;他的門徒,許多都是社會上的基層。可想而知,這個演說家在當時的意義;也可想而知,為何羅馬人要除之而後快。
聖經裡有許多場景,我們見到耶穌在做的是如何撇開現世的價值、習俗、慣例、傳統、社會等級來思考並實踐:一個人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如何面對這世界的不義,如何與其他人有一個善的相處,如何嘗試改變這世界的不善。
在我們的世界裡,也的確有許多個人在做著這些那些,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方法,他們也都在努力地嘗試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改變,去堅持一些信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架,尤其是在一個以各種手段禁制自由的地方,這十架更為沉重,但它卻代表著自由。自由,是靠我們一步一步地爭取回來的,不是靠別人施捨得來的。自由,並不輕快,而是一副沉重的十字架。
這組影片裡面的主角們,都不是基督徒(耶穌當然也不是一個基督「徒」),也都各自自發地扛起了這副沉重的十架,為自己和其他人而戰。
把這些強調個人能動性的影片,與重新思考聖經的影片放在一起,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就是把耶穌的還給耶穌。耶穌是人子,他的故事,是一個人的故事;生而成人的意義,就是告訴所有人,人亦可為之,而不是只會仰頭望神打救。或者就是因為太多人只會迎望神明打救,因此沒有人救耶穌,所以他必須被釘死。可惜一個羔羊的犧牲,並不能讓大家停止為安逸而進食以革命者的頭臚所換來的血饅頭,並以為可醫病,或者是場盛宴。
第二重意義,就是把能動性/信念/尊嚴等這些具有神聖意味(超越物質生存意義)的能量還給人──每個個人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當然,我們不是個人主義者,單靠個人不能改變堅如磐石的社會結構,我們需要集體的力量;但,如果集體只是由失去能動力和信念的個人所組成,這個集體也就只會變成一大堆被動員的人,即使世界變天,人也仍然只能接受新領導代替他們說話和為他們設定遊戲規則。
不過,不論大家怎樣去爭論釋經的問題,有一點,我可以確信無人會反對:這個不斷公開挑戰權威的耶穌,並沒有教我們在一個苦難的世界中,做一個安逸之人。
大家可以認為這是宗教討論,但我認為,任何的宗教討論,如果想有意義,就離不開社會討論;任何的社會討論,如果失去宗教所關注的「信念」,就會流於空談,也會失去推動這個世界的力量。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
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裏。向山和巖石稅;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示錄第六章12-17節
「這個世界,要有公平,才有和平。」──mona, 一個反世貿的小朋友。我們今年一月在反世貿被捕者絕食抗議的集會上遇見她。
--Himitsu 14:14 2006年十月9日 (HK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