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部記憶區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英國鐵路“回到”蒸汽時代
中國有磁懸浮,法國有TVG高速列車,日本有新幹線。英國,這個蒸汽機車和近代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剛剛向"回到"蒸汽時代前進了一步。
周末,一台名叫"旋風"(Tornado)的全新蒸汽機車,成功載客完成了從英格蘭東北古城約克到泰因河畔紐卡斯爾市的試運營,平均時速達到75邁(120公里)。
英國是蒸汽機車的老家,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蒸汽更是感情深厚。
儘管還只是試運行,當"旋風"號機車在汽笛轟鳴聲中緩緩駛入紐卡斯爾中央車站時,聚在站台上看的人群已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與喜悅。....
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Oblong g-speak : 將關鍵報告的手勢操作捉進現實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硬幣點解不用編號?
鈔票是要有足夠的儲備才可以發行,香港的鈔票便使用外匯
儲備來支持它的幣值。由於外匯儲備有一個固定數目,所以鈔票發行量亦受控制,最佳方法便用一個編號去計算鈔票的發行量。否則,發行量太多而外匯儲備不足夠
支持,這個地方的貨幣便會貶值。另外,鈔票持有人只須將鈔票拿到發鈔銀行,發鈔銀行便有責任給持有人「憑票即付」等值的外匯,所以鈔票編號亦是一個統計和
防偽的資料。& E4 a, P4 D* U0 D4 ]2 u
# O! y$ M( ~' h+ W
> 既然紙幣有號碼,為甚麼硬幣沒有號碼?
1 R) `* L5 H* Y* X% D( w香港的硬幣的發行是方便市民作找贖用途,它沒有外匯儲備支持,在國際上亦不能作貨幣兌換。流通硬幣如果不再使用,它便沒有法定價值。由於沒有「憑硬幣即付」的承諾,硬幣便沒有編號的需要。
: v$ r- l8 r/ w: d, P" e' y4 O T7 r) B* f" t( G c2 I2 ?& ]
! h* P6 |0 C' Q8 D$ f流通硬幣# q3 b& O) O- R, K* k' P/ a
本港的硬幣由政府發行,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和1角。1992年以前發行的硬幣均鑄有英女皇頭像。1993年推出洋紫荊設計硬幣,
以取代原來的英女皇頭像設計系列。首先面世的洋紫荊設計硬幣是1993年1月發行的5元和2元硬幣,其後是1993年10月推出的1元、5角和2角,以及
1994年5月推出的新1角硬幣。最遲面世的洋紫荊設計硬幣是1994年11月推出的10元硬幣。自1993年硬幣取代計劃展開以來,從市面收回超過
5.85億枚英女皇頭像硬幣。不過,英女皇頭像硬幣仍然是本港的法定貨幣。
Hard drive sounds
These are some typical sounds we hear in our data recovery lab. If your drive makes noises like these please fill out our simple evaluation form to get a fast quote on data recovery services.
To listen to the sound simply click on the play button(one at a time
please). Click on the drive manufacturer next to the sound button to
learn more about common problems these drives experience.
Heat Wheel Could Cut Data Center Cooling Bills
A relatively new approach to data center cooling known
as a “heat wheel” is gaining momentum, and likely to
gain a higher profile from an upcoming demonst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e heat wheel - also known as a rotary heat exchanger
or Kyoto Cooling - is a refinement of existing approache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outside air to improve cool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data center power bills.
Proponents of the heat wheel say it improves upon air-side
economization (free cooling), the use of outside air to
cool servers in the data center. Rather than introducing exterior
air directly into the server room, the heat wheel briefly mixes
the outside air and exhaust air to creates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The inside heat from the IT room is still removed via the
heat wheel, but there is minimal air transfer between the ambient and
the computer room,” explains Uptime Technology BV of the
Netherlands. “This system has all the benefits of Airside
Economizing, without the exposures of airside economizing like
contamination and humidity control.”
Heat wheel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industrial air
conditioning, but never in data centers. Like air-side
economization, heat wheels could produce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by reducting the need to use power-hungry chillers for air
conditioning.
Uptime Technology has filed a patent application with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on the technology. In 2007 it partnered with Chatsworth Products Inc., joining the heat wheel with Chatsworth’s hot-air containment to produce Kyoto Cooling.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European telecom firm KPN
in one of its CyberCenter data centers in Amersfoort, The Netherlands.
KPN uses the system at outside temperatures of up to 72 degrees
(22 C), and it effectively cools exhaust air of up to 98 degrees.
“In the Netherlands it is possible to cool the CyberCenter for
354 days a year with KyotoCooling, without needing any additional
air-conditioning,” said Max Alias, program manager CyberCenter
Services at KPN. “That provides enormous energy savings. Overall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CyberCenter is reduced by 20 to 30 percent.
The power consumption for cooling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70 percent.
So it’s not only green, it’s also saving money.”
The Amersfoort CyberCenter will be the site of a series of
seminars December 1-4 in which Kyoto Cooling will be demonstrated.
Representatives of UpTime Technology, Chatsworth and KPN will present,
along with Bob Sullivan of the Uptime Institute in the US.
Sullivan is known for originating the hot aisle-cold
aisle configuration used in most modern data
centers. The Uptime Institute has examined the potential of
the the heat wheel in its discussions of data center
energy efficiency at several of its events, most notably its design
charette in 2007.
While Kyoto Cooling has its proponents, its use is limited to
climates with temperature profiles that would allow the heat
wheel to be used for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year. The
geographic range for heat wheel usage is likely to closely
resemble regions favorable for air-side economization.
Mark價──計算樓市的大位
股票市場經常應用圖表分析,希望從蛛絲馬跡中找到股價的去向,可是在樓市中很少如此應用,基於三大原因:
1. 個別樓宇之間同質性(homogeneity)低,相互間難以作完全配對(perfect
matching),比如匯豐銀行的股票具有完全的同質性,所以用不同時間的交易價格作出分析還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即使同一屋苑的樓宇價格可因應景觀、方
向、層數等而出現差別。
2. 即使是同一個物業單位,也因應樓齡加長、維修保養狀況同而出現價格上的差異,比如廿年前落成的樓宇,十五年前樓齡只有五年,五年前樓齡已達到十五年,折舊因素難以在價格上撇除。
3. 物業流通性遠低於股票、外匯、商品等,尤以成交紀錄疏落的物業,比如單幢樓、居屋等,個別交易紀錄容易因資訊不完整而出現偏差。
歸因結底,類似的分析難以推廣到個別的物業之上,可業界並未因此而放棄,而希望能建立力求客觀全面的價格指標,當中尤以中原地產與城市大學的數據備受市場的重視。該指標提出「屋苑的調整呎價」的概念:
- 定義:呎價=每平方英呎成交價。
- 由於呎價會受景觀、方向和層數等因素影響,所以利用回歸分析方法來確定這些因素對呎價的影響,從而計算屋苑的調整呎價。
- 由於一個屋苑的不同單位在質素上(亦反映在買賣價格上)是會有很大差別,使用調整呎價避免了直接使用平均呎價可能引發的偏差。
- 最近期的調整呎價可用於屋苑單位價格的評估。
中原城市指數是以成份屋苑的市值變動來計算,屋苑市值等於全部可銷售面積乘以它的調整呎價。換句話說,規模較大的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邨、沙田第一
城、嘉湖山莊等比重便遠高於個別較小型的屋苑,簡而言之中原城市指數是「加權指數」(weighted
index)。同時還公佈成份屋苑的每周的調整呎價,亦可作為分析之用。
筆者之所以長篇大論解釋中原城市指數,是希望指出這是目前市場上較佳及透明度較高的樓價指標,當然這些資料的質素離理想甚遠,因之相關的資料只能作為參考之用,不應視為嚴謹的分析,但有總比沒有好。
附圖是由1994年至今的中原城市指數圖,筆者標示了幾個重要的浪頂、浪底,從而構成分析後市的阻力與支持位:
1994年浪頂:73.54 1995年浪底:52.97
1997年浪頂:100.85 1998年浪底:47.94
2000年浪頂:57.05 2003年浪底:31.34
筆者順道介紹支持與阻力的用途,浪頂是當時買家購買力的極限,浪底是當時賣家容忍低價的極限,即表示高於浪頂及低於浪底的價格不被當時的市場接受。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因素改變,買賣雙方的財力及心理等因素亦隨之改變,進而能超越浪頂及浪底。支持與阻力是指某些交易密集的價位,基於買賣雙方均在
較長時間接受該價格水平。當升破該密集水平後,以往的阻力會變為支持;反之當跌破該密集水平後,以往的支持會變為阻力。
以目前的市況,1997年頂部(100.85)及2003年的底部(31.34)是遙不可及的價位,2008年2月高位73.28大約是止於1994年的浪頂(73.54),暫時此水平已成為今次的浪頂而成為阻力。
我們再看下面阻力支持位,分別是1999年浪頂(57.05)、1995年浪底(52.97)及1998年的浪底,由1994年至2008年的15
年間,共有約五年半時間在該水平徘徊,構成密集價位區域,筆者估計在出現所謂「沙士價」,即2003年浪底(31.34),要先過這個密集區。
以2008年浪頂73.54計,調整至57.05即由高位下跌22.4%,調整至49.94即由高位下跌32.1%,如調整至31.34。
基於篇幅所限,筆者將在《樓市漫步》第二版列出各區主要屋苑的支持阻力位,有興趣的讀者請到網誌留下電郵。
時代週刊羅傑斯最新訪談
注:本文是羅傑斯在2008/10/31接受時代週刊採訪的記錄稿,其中至少透露了羅傑斯三個操作,第一,他賣空金融股的頭寸最近已經平倉了;第二,多出來的錢繼續在買入大宗商品,主要是農產品;第三,如果中國出現衰退,那麼他就繼續加倉中國股票。
記者:您大約是第一個喊出商品牛市的人,可現在商品價格普遍下跌了,那麼你認為牛市結束了嗎?
羅傑斯:不不不,這還不至于。在過去的150年裡頭我們經歷了八個或者九個週期,在每個週期中看起來一切好像都快要結束了,但基本面並沒有什麼改變。
我們目前就在其中一個週期之中,事實上現在發生的事情反而強化了基礎商品的基本面。農民們沒辦法貸款買化肥了,沒人能貸款去開發新礦山了,供給正在下降,
這就是牛市的基礎。我們確實正在經歷需求的下降,這是因為世界經濟正在衰退,我們認為這只是商業週期的變化。
記者:那麼如果我打算通過石油賺錢,什麼時候能賺到呢?
羅傑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漲,可能是六天之後,也可能是六週之後,也可能是六年之後,最近我把大量的空頭頭寸平倉了,因此我現在買入了更多的商品期貨,我買入更多的農產品,我並不太擅長趨勢操作,但我現在回來了,你這個問題可以幾年之後再問我。
記者:除此之外你還買了些啥?
羅傑斯:我只買我自己的指數基金,我也買農產品指數,我想我會在農產品上賺到更多的錢,但我不會高拋低吸,我是最差的短線交易者。
記者:你是最差的短線交易者?可你以前還運做過一個對衝基金。
羅傑斯:沒錯,但那不意味著我就要做短線,我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看到東西是便宜的,然後買入,等個幾年之後再賣出。我不會成天坐著看盤,估計那些經紀人很討厭我。
記者:你買入了瑞士法郎,現在UBS(瑞銀)出問題了,瑞士政府啟動了救援計劃,你對瑞士法郎的看法有變嗎?
羅傑斯:瑞士的貨幣在過去的200年裡都是堅挺的,可是我生平第一次開始問我自己,UBS的事情一出,這個貨幣會怎麼走?我從沒想到瑞士人會做出救援的事情,不過我還沒開始賣出,只是不再買入了。我還要看看未來的走向。
記者:中國的GDP如果下降了,你是否擔心?
羅傑斯:完全不擔心。中國當然也有可能出現衰退,但這遠不是故事的終結。在19世紀,美國人經歷了15次衰退,一場內戰,我們曾經毫無人權可言,我們
也曾經毫無法制可言,街上常常會有屠殺事件發生。中國經濟當然有可能出現減速,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不會出現衰退,這不對。中國和別人一樣,但這不是故事
的結尾,如果這一切不幸發生了,那麼你就應該買入更多的中國股票。
記者:是什麼促使你在幾年前開始賣空那些金融機構的股票?
羅傑斯:因為我看穿了他們的謊言。房利美號稱自己每個季度都有15%的盈利增長,這完全不可能。他們手頭有龐大的衍生品頭寸,而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到底
是什麼。我曾經在電視上說,房利美的股票將一錢不值,可他們怎麼說,他們說:你瘋了嗎?那是房利美!那些投資銀行也是一樣,我曾經說那些投資銀行都會變成
8塊錢一股。想一想吧,那些連30歲都不到的所謂華爾街銀行家,可以賺到1000萬美金的收入,而他們還認為這理所當然,以我的經驗來看,這完全不正常,
所以我就賣空這些投資銀行。
記者:你能不能透露一下你賣空賺到多少錢?
羅傑斯: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你要知道我不會說的。我在阿拉巴馬的窮鄉僻壤長大,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告訴我,不要對任何人說自己有多少錢、賺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如果我說了,我的祖父會從墳墓裡爬出來教訓我的。
記者:你認為這場危機到底會多嚴重?會不會還有沒落地的靴子?
羅傑斯:遠沒有結束。這是自從二戰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形勢了,這是因為我們花了太多太多的錢,當然也包括政府所犯下的各類錯誤。在1929年,由于股市
泡沫的破裂,我們進入了一場衰退,可是由于政府和政治家們的不斷犯錯,把一場普通衰退最終演變成了大蕭條。我現在也看到了政治家們在犯錯,很有可能把問題
越弄越嚴重。美聯儲和財政部把美國的國家債務翻了個倍,這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終有一天,你和我要為這個錯誤付出代價的。
記者:你似乎不太擔心系統性風險?如果他們不救援的話,可能我們的處境就會更慘。
羅傑斯:當雷曼兄弟打電話給鮑爾森要求救援的時候,你猜他會怎麼說?他會說:“啊呀,我的跑車和私人飛機要沒了,快救救我吧。”當然不可能。他會
說:“要出系統性風險了!”別逗了,這是騙小孩子的東西。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投資銀行破產倒閉,可我們不照樣活得好好嗎?這種借口從來就不管用。日本人在
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這麼幹的,他們不想讓這些公司倒閉,結果他們創造出了僵屍銀行和僵屍企業。世界的運行規律是,如果困難時期到來了,那麼資產就應該從那
些不勝任的人手裡轉向勝任的人手裡,然後依靠新鮮的血液和新鮮的力量,整個系統再次煥發生機。
記者:最近很多有經驗的投資者損失了大筆的錢,那麼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應該怎麼辦?
羅傑斯:他們只應該投資自己熟悉的東西,他們不應該聽我的,也不應該聽別人的,如果你對汽車、時尚產品或者別的什麼非常了解,那你就會發現絕佳的投資機會,你會比那些華爾街銀行家和對衝基金經理還有優勢,因為這是你的主場。
記者:那麼你意思是,如果要投資農產品,你必須首先是一個農民?
羅傑斯:我們都知道棉花,我們可不知道“點com”公司是個什麼東西,我們也知道桔子汁是什麼。在你每天上班前,你會用到棉花、羊毛、絲綢、橡膠、稻
米、小麥、玉米、橙汁、咖啡和糖,沒人能完全理解IBM,即使是IBM的董事長也不會完全理解IBM,它擁有成千上萬的員工。你只需要知道棉花是多了還是
少了,雖然這也不太容易,但這比理解IBM和豐田容易得多。
記者:你現在還騎摩託車嗎?
羅傑斯:不,哎,你說到我的傷心處了,我已經有10年沒有騎摩託車了。如果我現在有一輛自行車,我都會帶著我女兒去兜風,可是有太多其他事情。(轉自:低手一鳴)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Randy Pausch: Time management
From: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10/28/randypauschtime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通常可以分為四種
重要,快到期
不重要,快到期
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
不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
當然,每個人都知道第一時間要完成的是重要,快到期的事情。
但是,在那之後呢?
很多人會趕快去完成那些不重要,但快要到期的工作。
其實,人生中的輕重緩急,應該是以「重要度」來分配,而不是以外界給你的「期限」來分配。
所以,你應該趕快去完成那些重要,但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的工作。這樣你才能夠在重要的事情到期前,高品質的完成許多值得花時間去完成的工作。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呂大樂:政府經常「政治自我引爆」
----
From: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259402
時事評論
P10 信報財經新聞 呂大樂
2008-10-28
新思維網絡
--------------------------------------------------------------------------------
政府經常「政治自我引爆」
--------------------------------------------------------------------------------
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不止一次見到這種「政治的自我引爆」的狀況:認受性低落和民意基礎薄弱的特區政府領導嘗試「闖關」,結果往往不但事與願違,而且還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應,爭議難以平息,事情愈搞愈大。董建華年代,上述情況屢見不鮮。
本來滿以為由曾蔭權領導和以公務員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會在政策醞釀的問題有較敏銳觸角,可以減少這一類施政失誤。可是,近期生果金事件所見,現在的領導班子一樣重蹈覆轍,既無法順利推出新政,威望受損,又難以控制矛盾進一步擴大,以至民意升溫,甚至官民進入對立的狀態。
典型自我引爆做法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有這一段,「……我們考慮到人口急劇高齡化的趨勢,而政府資源有限,現行建基於簡單稅制,無需供款的社會保障及福利制度要持續發展,
必須將資源用在有需要的長者身上。政府有需要考慮引入某種形式的入息或資產審查,同時確保現在已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不受影響。」而這是典型香港特
區政府「政治的自我引爆」的做法: 一、首先,拋出了一個關乎長遠發展的課題(通常的語調是本來現在的領導班子大可不處理這個問題,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
政府,要考慮目前某些制度安排是否可以持續發展,於是就算明知會引起爭議,亦必須正面面對—常用語是「必須將資源用在有需要的〔某類人士〕身上」)。
二、拋出來供大眾討論的,自稱只是一項建議(常用語是「政府有需要考慮引入某種形式的XX」),無所謂事在必行,但想聽聽市民意見(在政府領導眼中,這已經可以給自己彈性和一條後路,形勢不利時亦有下台階;但在市民看來,世界上並不存在政府全無立場,純粹為了聽聽民意的政策建議這回事,所謂未有既定看法的建議,背後必定有潛議題)。
三、政府以新政策並不影響現有安排底下的相關利益群為理由,而以為這樣能將矛盾面縮小,有利於爭取社會支持(或因分化而減少反對聲音)。
欠缺長遠安排理念
以上三點是政府領導的主觀意願,而現實則是反對力量和市民均看不見政府真正有長遠的一套。政府領導所提出的長遠發展課題,其實只涉及公共財政管理,而
並不是更全面地規劃某種社會服務的藍圖。所謂必須盡早處理的難題,是一個管理者(及反對任何加稅安排的利益團體)的問題。政府關心的問題是控制開支,而市
民大眾則要求如何維持一定的社會服務水平。
特區政府作為一個「行政政府」(administrative
state)一向只會把問題逐項處理,不談龐大的框架及長遠安排。但今時今日在沒有(或說政府不願意制訂)一套理念(例如:如何看待養老)、框架(例如:
如何逐年發展出更全面的高齡人口社會服務)的情況下,而要求市民在公共理財的題目裏面作出回應(甚至是妥協),結果一定是一哄而上,集體表示反對(因為表示贊成一定只會有損失,不能從政府手上取得任何交換條件),其他事情日後再作打算。特區政府那種不談理念、框架、政策大方向、分階段發展的步伐與步驟的所謂務實、靈活、漸進作風,對市民大眾毫無說服力可言。
政府領導「高瞻遠矚」,一番「好意」預早提出警告,但卻又迴避關於理念、政策框架討論的做法,結果只會製造一次政治機會,讓不同考慮、打算的反對力量、市民大眾發展共同的反對立場,一致反對政府的建議。
現今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較之前的略為敏感,見形勢迅速惡化,懂得知難而退,把建議中的審查立即抽起。政府領導當然自以為能夠自圓其說,找到了下台階
梯。事實上,特區政府認受性低落、民意基礎薄弱的弱點又再次在市民大眾面前表露無遺。反對聲音會乘勝追擊,繼續向政府施壓。
經過上述的動員過程之後,反對聲音會開出一個更宏大的議題(如市民的退休保障、全面的老人社會服務)來延續抗爭。就算政府讓步,亦無助於化解矛盾和衝突。
特區政府作為一個「行政政府」素來以不談意識形態(曾特首常用語是「佛偈」)、理念、框架為施政特
色,以為這樣做才最務實。但因為民望低落和在社會上缺乏支持的聲音,在沒有考慮理念、框架等問題而拋出一個所謂關乎長遠發展的課題,結果是反被迫要進入一
個道德化的爭論。整個討論充滿「良心」、「良知」之類的用詞,而參與「討論」的團體、人士只在於表態,再無政策內容的辯論可言。一個自稱務實的政府卻塑造
出一個接一個情緒化、道德化的政策討論,實在諷刺。
予反對派可乘之機
反對的一方已看準特區政府的弱點,他們也樂得搞「道德政治」的一套,將政治及政策議題套入道德框架,進行動員。在此之後,討論圍繞對與錯的問題上進
行,而媒介的焦點在於政治組織、領袖如何取態。媒介的興趣加快不同立場歸納為支持和反對兩方面,接下來的就是由媒介來「點票」,看看某某採取什麼立場,而政策討論便進一步淡化。
特區政府無功而返,聲望進一步下跌。下次發生問題或出現爭議時,政府更無把握控制局面。
自九七以來,特區政府經常陷於這樣的「政治的自我引爆」的過程。單靠領導班子改組,顯然未能改變上述情況。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