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部記憶區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Mark價──計算樓市的大位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4302#mod-trackback-list

股票市場經常應用圖表分析,希望從蛛絲馬跡中找到股價的去向,可是在樓市中很少如此應用,基於三大原因:

1. 個別樓宇之間同質性(homogeneity)低,相互間難以作完全配對(perfect
matching),比如匯豐銀行的股票具有完全的同質性,所以用不同時間的交易價格作出分析還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即使同一屋苑的樓宇價格可因應景觀、方
向、層數等而出現差別。


2. 即使是同一個物業單位,也因應樓齡加長、維修保養狀況同而出現價格上的差異,比如廿年前落成的樓宇,十五年前樓齡只有五年,五年前樓齡已達到十五年,折舊因素難以在價格上撇除。


3. 物業流通性遠低於股票、外匯、商品等,尤以成交紀錄疏落的物業,比如單幢樓、居屋等,個別交易紀錄容易因資訊不完整而出現偏差。


歸因結底,類似的分析難以推廣到個別的物業之上,可業界並未因此而放棄,而希望能建立力求客觀全面的價格指標,當中尤以中原地產與城市大學的數據備受市場的重視。該指標提出「屋苑的調整呎價」的概念:


  • 定義:呎價=每平方英呎成交價。
  • 由於呎價會受景觀、方向和層數等因素影響,所以利用回歸分析方法來確定這些因素對呎價的影響,從而計算屋苑的調整呎價。
  • 由於一個屋苑的不同單位在質素上(亦反映在買賣價格上)是會有很大差別,使用調整呎價避免了直接使用平均呎價可能引發的偏差。
  • 最近期的調整呎價可用於屋苑單位價格的評估。

中原城市指數是以成份屋苑的市值變動來計算,屋苑市值等於全部可銷售面積乘以它的調整呎價。換句話說,規模較大的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邨、沙田第一
城、嘉湖山莊等比重便遠高於個別較小型的屋苑,簡而言之中原城市指數是「加權指數」(weighted
index)。同時還公佈成份屋苑的每周的調整呎價,亦可作為分析之用。


筆者之所以長篇大論解釋中原城市指數,是希望指出這是目前市場上較佳及透明度較高的樓價指標,當然這些資料的質素離理想甚遠,因之相關的資料只能作為參考之用,不應視為嚴謹的分析,但有總比沒有好。


附圖是由1994年至今的中原城市指數圖,筆者標示了幾個重要的浪頂、浪底,從而構成分析後市的阻力與支持位:



1994年浪頂:73.54   1995年浪底:52.97



1997年浪頂:100.85   1998年浪底:47.94



2000年浪頂:57.05   2003年浪底:31.34



筆者順道介紹支持與阻力的用途,浪頂是當時買家購買力的極限,浪底是當時賣家容忍低價的極限,即表示高於浪頂及低於浪底的價格不被當時的市場接受。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因素改變,買賣雙方的財力及心理等因素亦隨之改變,進而能超越浪頂及浪底。支持與阻力是指某些交易密集的價位,基於買賣雙方均在
較長時間接受該價格水平。當升破該密集水平後,以往的阻力會變為支持;反之當跌破該密集水平後,以往的支持會變為阻力。


以目前的市況,1997年頂部(100.85)及2003年的底部(31.34)是遙不可及的價位,2008年2月高位73.28大約是止於1994年的浪頂(73.54),暫時此水平已成為今次的浪頂而成為阻力。


我們再看下面阻力支持位,分別是1999年浪頂(57.05)、1995年浪底(52.97)及1998年的浪底,由1994年至2008年的15
年間,共有約五年半時間在該水平徘徊,構成密集價位區域,筆者估計在出現所謂「沙士價」,即2003年浪底(31.34),要先過這個密集區。


以2008年浪頂73.54計,調整至57.05即由高位下跌22.4%,調整至49.94即由高位下跌32.1%,如調整至31.34。

基於篇幅所限,筆者將在《樓市漫步》第二版列出各區主要屋苑的支持阻力位,有興趣的讀者請到網誌留下電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