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作者,沒賣廣告的動物機;我也未做人阿媽,教的也不是孩子,而是年輕人。
不過,我對以下的「港孩」定義,深感認同:
大部分「港孩」均有一個或數個以下特徵:
不過,我對以下的「港孩」定義,深感認同:
大部分「港孩」均有一個或數個以下特徵:
一、外表早熟,心智遲熟。
二、很喜歡玩,但無甚興趣。
三、對大部分事情最普遍的反應是沒有反應。
四、擅於「看見」,不擅「閱讀」;擅於「收聽」,但從不「理解」。
五、渴望被注意,但又沒有面對群眾的信心。
六、什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典型答案是:不知道。
七、沒有責任感、沒有自理能力,同時也沒什麼好奇心和欲望。
八、不珍惜學習,不嚮往長大,不怕悶,只怕辛苦。
九、精於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
十、本性善良,不吃人間煙火,當然也未經任何苦楚及傷害。
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通背景,他們生於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一個物質相對富裕、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的接觸面和能力,煞地不成正比。跟家裡遊遍五湖四海,但每餐飯仍由傭人一匙匙餵進嘴裡;到過尼泊爾做外展,但連即食麵也不會煮;每天排滿節目,但見過的人和事,丁點沒印象。
可怕吧﹖
為甚麼孩子會變成這樣﹖1)獨生,大哂;2)父母忙於工作,交給外傭照顧,傭人卻沒有管教少主的權責;3)父母忙於工作,只能以物質代替時間顯示關愛;4)妄想孩子成為精英,卻不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DNA遺傳給小朋友。
我見過不少這樣的「港孩」,連隨也見過不少如此「港父」、「港母」。最可怕的是,有子女的覺得沒子女的人在說風涼話;沒子女的,有朝一日成為父母,竟難保一家人不陷進港父港母港孩的圈套中。
既然有婚前輔導,為甚麼沒有「生前輔導」﹖想清楚才生孩子,免得大家都痛苦——只是,想得太清楚,只怕就不生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